四、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具有暂时性、间歇性特征,只要帮助他们解决医疗费用问题,这部分人就可以通过发展生产或外出务工做到脱贫。——《在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节选)》(2015年6月18日)
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需,聚焦重大疾病防控、食品药品安全、人口老龄化等重大民生问题,大幅增加公共科技供给,让人民享有更宜居的生活环境、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更放心的食品药品。——《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论科技自立自强》,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年版,第156页
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聚焦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主要问题,加快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的讲话(2021年3月6日),《人民日报》2021年3月7日
健康是1,其他都是后面的0。1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在福建考察时的讲话(2021年3月22日至25日),《人民日报》2021年3月27日
五、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加强城乡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推动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及监管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1月9日)
我们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制定实施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加强农村基层卫生建设特别是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开展分级诊疗,努力破除以药补医、虚高药价,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和待遇标准。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和临时救助制度,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关于中央政治局工作的报告》(2015年10月26日)
要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保基本、强基层的基础上,着力建立新的体制机制,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2月18日)
在医疗方面,要继续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质量,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养老、医疗等领域。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7年12月18日)
深化公立医综合改革,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扩大全国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范围,扩大医务人员薪酬制度改革试点。
——《在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关于中央政治局工作的报告》(2018年2月26日)
要推进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改革,开展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要深化医疗、养老等民生服务领域市场化改革和对内对外开放,增强多层次多样化供给能力。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9年12月10日)
要加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力度,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落实乡村医生待遇,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在健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等方面取得突破。
——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的讲话(2021年3月6日),《人民日报》2021年3月7日
三明医改体现了人民至上、敢为人先,其经验值得各地因地制宜借鉴。要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为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
——在福建考察时的讲话(2021年3月22日-25日),《人民日报》2021年3月26日
要强化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建立合理补偿机制,稳定调价预期,确保群众负担总体稳定、医保基金可承受、公立医疗机构健康发展可持续,提高医疗卫生为人民服务质量和水平。
——在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上的讲话(2021年5月21日),《人民日报》2021年5月22日
六、健全公共卫生体系
中国正在推动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把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我们正在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在参观法国梅里埃生物科研中心时的讲话(2014年3月26日),《人民日报》2014年3月27日
重视重大疾病防控。这是保障人民健康的关键一环。要优化防治策略,最大程度减少人群患病。对艾滋病、结核病、乙肝、血吸虫病等传统流行重大疾病,要坚持因病施策、各个击破,巩固当前防控成果,不断降低疫情流行水平;对鼠疫、埃博拉出血热等突发急性传染病,要强化动物源头治理,筑牢口岸检疫防线,减少人群发病可能;对慢性病,要以癌症、高血压、糖尿病等为突破口,加强综合防控,强化早期筛查和早期发现,推进早诊早治工作,推进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
——《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8月19日)
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我讲过,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要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常备不懈,将预防关口前移,避免小病酿成大疫。要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投入结构,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防控能力建设,织密织牢第一道防线。要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健全执业人员培养、准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要持续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分级诊疗等制度建设,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无缝衔接,健全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要强化风险意识,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
——《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2020年2月5日、2月14日),《习近平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论述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52页
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突发急性传染病往往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社会危害大,是重大的生物安全问题。我们要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时刻防范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2020年6月2日),《习近平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论述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171页